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1:54 点击次数:172
01
电生理监测组介绍
CHINA-INI
近20年来,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,术者在追求精准手术的同时日益重视神经功能保护,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前术后评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。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电生理监测组依托强大的手术资源持续发展,目前团队由2名博士医师与9名专业技术人员(博士1名、硕士3名、本科5名)组成,配备12台术中监测系统,涵盖Nicolet、Medtronic、Cadwell , Alpha Omega(微电极记录系统)等主流品牌,覆盖脊髓脊柱、脑血管病、颅底肿瘤、功能神外、小儿神外等多个病种。
目前日均监测20台左右,每年完成术中监测逾3000例、术前术后功能评估约2000例,另承担ICU重症患者的脑功能检查与辅助判断工作。自2018年起共培养进修学员80余人,培训后均可独立完成基础术中监测工作。团队持续探索新型监测技术与临床结合的研究路径,已发表SCI论文13篇。2019年新病区启用后监测需求大幅增长,学员学习与实操机会大幅提升。2020年成立听力检查室,已完成术前/术后的电测听、听诱发及言语测听检查4000余例;2025年起增设肌电图检查室,用于术前术后的神经肌肉功能评估。
展开剩余93%02
合作亚专业组
CHINA-INI
脑脊髓血管病中心
从2008年开始开展脊髓血管畸形的监测,保证高难度手术的患者脊髓术后功能的完整性。2010年开始进行动脉瘤手术以及部分介入手术的监测,通过诱发电位的监测避免患者皮层以及皮层下缺血的发生。2024年开始开展脊髓D波监测,通过采用片状电极在脊髓表面记录D波,进一步完善脊髓功能监测体系,填补国内D波术中实时记录的空白。
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术中监测工作以及相关发表文章
动脉瘤手术的诱发电位监测
脊髓D波术中监测记录
颅底和脑肿瘤中心
从2008年开始进行听神经瘤电生理监测,并不断改进技术,保证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,2018年至2024年5月,共开展1000台听神经瘤手术,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达98.2%,功能保留率88%(House-Brackman 1–2级)。2020年开始建立了神经外科独立的听力检查室,至今累计完成听力检查4000余例;术中记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(BAEP)和耳蜗神经动作电位(CNAP),精准定位听神经实际走形,并实时评估听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,实现患者有效听力的最大化保留。利用术中核磁以及术中导航技术的优势,结合影像学技术,开展了皮层下电刺激以定位传导束与肿瘤的相对边界,保证患者术后运动和感觉功能保留。针对涉及肿瘤言区的复杂手术,我们开展术中唤醒监测技术。在涉及语言区肿瘤切除中,应用术中唤醒+语言测试+皮层电刺激综合技术,构建个体化语言功能保护方案。此外,脑肿瘤电生理监测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岩斜区肿瘤、枕骨大孔区肿瘤、鞍区肿瘤、脑干肿瘤等多个部位。针对不同肿瘤的解剖特点,监测对应受影响的颅神经及诱发电位,形成了全面、系统的电生理监测体系。
听神经瘤切除术的电生理监测技术
听神经瘤手术电生理监测发表文章
神经外科自己的听力检查室
听力室检查项目,电测听,言语测听,听觉诱发电位
听神经瘤术中听力保护新技术,听神经动作电位以及耳蜗电位记录
结合术中影像定位的皮层下电刺激技术
神经脊柱中心
在脊柱相关手术中常规开展术中电生理监测, 涵盖椎管内肿瘤切除、脊柱侧弯矫形、 椎管松解减压、脊髓栓系松解术等复杂手术, 累计监测病例数已达数千例, 显著提高术中神经保护精准度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质量。
脊髓栓系松解中通过电生理监测来辨别终丝与神经根
术中监测脊髓刺激器定位(SCS)
在脊髓刺激器(SCS)植入术中,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进行电极定位确认, 全麻条件下无需患者配合,可显著提升刺激器效能并减少术中盲目调整:植入后逐步施加电流电压,实时观察目标肌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反应,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上行碰撞反应,验证电极放置准确性,优化中线及侧向电极定位。
SCS术中监测实例
功能神经外科中心
常规进行难治性癫痫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,包括术前头皮脑电图监测和埋置颅内电极后立体定向脑电图(SEEG)监测,累计完成头皮脑电图监测患者10000多例,颅内脑电图监测患者2000多例,基于解剖-电-临床特征更好地描绘癫痫网络,精准定位癫痫灶。通过诱发电位进行中央沟判定,结合直接电刺激定位大脑功能区,在充分保护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癫痫灶,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术后疗效。癫痫外科切除术中进行皮层脑电图(ECoG)监测,累计完成ECoG监测5000多例。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电反应及听觉诱发电位监测,有效保证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消失,并确保患者术后听力功能不受影响。通过Alpha Omega微电极记录系统实时监测STN区神经放电特征,结合术中靶点定位图谱进行靶点确认与电极植入路径优化,确保手术疗效与安全性。
颅内电极埋置部位
发作期SEEG
通过诱发电位从功能角度定位中央沟位置
帕金森脑深部刺激器电极置入术微电极记录技术
儿童神经外科中心
在小儿患者手术中常规开展与成人同等标准的术中电生理监测,覆盖功能区肿瘤、 椎管内占位、脊髓栓系、脑瘫等疾病的手术。特别是在小儿脑瘫患者的背根部分切断术 (SDR)中,通过术中电刺激技术, 实时区分感觉神经根与运动神经根, 协助术者选择性切断 过度兴奋的感觉神经根,有效缓解痉挛并改善功能。
此外,在部分脊髓栓系及骶尾部手术中引入BCR(球海绵体反射)监测技术。该技术通过刺激外阴神经并记录肛门括约肌或其他盆底肌电活动, 评估骶髓尾部(S2-S4)神经通路功 能的完整性,辅助术者保护排便与排尿功能,提升术后生活质量。
小儿脑瘫背根部分切断术术中监测示意图
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中BCR记录
神经危重症中心
常规应用脑电以及诱发电位进行重症评估和脑死亡评估。协助临床判断昏迷以及脑死亡患者脑功能状态。针对癫痫术后患者及脑肿瘤术后癫痫高风险患者,通过监测异常痫样放电,实现术后癫痫的早期预警,保证患者长期预后。
ICU患者SEP诱发电位检查
ICU脑电图检查,脑电图设备
新开展病房检查项目(术前/术后)
2025年初,神经电生理专业组正式引进肌电图仪,并设立独立肌电图检查室,全面开展术后肌电图检查工作,为神经功能评估和随访提供有力支持。
肌电图检查室 Nicolet EXD肌电图/诱发电位系统
表面肌电图检查(EMG)
用于评估外周神经功能、神经根病变、肌源性病变及运动神经元疾病, 是术前定位与术 后随访的重要手段。
典型应用:面肌痉挛患者评估
侧方扩散现象(Lateral Spread Response, LSR)评估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LSR波引出情况,检查额肌,口轮匝肌,颏肌,颈阔肌自发放电与诱发反应。与梅杰综合症等疾病,进行鉴别诊断。
神经传导速度(NCV)
用于测量周围感觉与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及波幅, 区分轴突性或脱髓鞘性病变, 常用于评估神经卡压及外伤后神经恢复情况。
瞬目反射(Blink Reflex)
瞬目反射是评估面神经与三叉神经反射弧功能的重要检查, 常用于定位脑干、面神经核 及三叉神经感觉通路病变:在眶上缘或鼻梁处刺激三叉神经(V1分支)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潜伏期与波形(R1、R2)潜伏期延迟或波形缺失提示脑干反射弧通路损害,对面肌痉挛、面神经病变、桥小脑角病变等的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价值。
03
团队硬件
CHINA-INI
术中监测设备
尼高力“Endeavor CR”5台, “Natus Xltek” 2台,“Medtronic NIM-ECLIPSE”1台,“Cadwell”2台 ,Alpha Omega 2台(微电极记录)
脑电监测系统
数字视频脑电图仪:博睿康“256通道”4台,“128通道”1台,“32通道”2台,云深“256通道”2台,“128通道”1台。达芬奇台式机“32导”5台,“64导”3台,“128导”1台,便携式1台,“Nicolet 256导”1台。
04
团队成员介绍
CHINA-INI
李晓宇
■医师 副研究员
神经外科电生理诊疗组组长
医学博士,从2008年开始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检查工作,累计完成及指导完成术中监测及术下检查上万例,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。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。
徐翠萍
■医师 副研究员
医学博士,从2008年开始进行癫痫术前评估、脑电图判读及分析工作、难治性癫痫及运动障碍病神经调控治疗参数程控,具有5000例以上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经验,以第一/共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3篇。
杨彦枫
■医学博士
从事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临床和科研工作,发表SCI论文5篇。
周晓霞
■主管技师
硕士学历,2011年入职,目前负责术中电生理监测工作,以第一/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
安阳
■技师
硕士学历,2014年入职,目前负责术中和病房脑电监测工作。
何柳
■技师
硕士学历,2019年入职,目前负责术中电生理监测工作。
朴媛媛
■技师
本科学历,2006年入职,目前负责病房脑电监测工作。
贺建华
■技师
本科学历,2017年加入电生理团队,目前负责术中监测和术下诱发电位检查工作。
宫旭
■技师
本科学历,2019年入职,目前负责术中监测和术下诱发电位检查工作。
王秀梅
■主管技师
本科学历,2014年加入电生理团队,目前负责病房脑电监测工作。
焦菡怡
■技师
本科学历,2020年加入电生理团队,目前负责术中监测和术下诱发电位检查工作。
—— 从这里 了解神外 ——
发布于:北京市